【2025梅酒DIY全攻略】比例、基酒選擇、熟成技術打造屬於你的風味梅酒

你可能喝過市售梅酒,也可能在日式居酒屋被那股酸甜餘韻迷住。但你有沒有想過,自釀梅酒這件事,遠比你想的還要有趣

我試過用伏特加釀清爽系,也試過用威士忌拚風味系,還在米酒那邊栽過一跤。今天這篇,不只是告訴你「怎麼做」而已,而是讓你知道「為什麼要這樣做」

如果你準備踏上這條香氣撲鼻的釀酒之路,這篇就是你的入門到進階寶典。

梅酒製作方法流程diy

為什麼要自己釀梅酒?不是買一瓶就好了?

這問題問得非常好。商業梅酒多數是為大眾市場量產,風味平衡但不突出。

而自製梅酒的魅力,說穿了就是四個字:風味自由。

你可以控制酒體的濃度、甜度、香氣;你可以選自己喜歡的基酒,甚至加進香料做風味變奏;你也可以把這瓶酒,變成一種個人風格的禮物或收藏品

這就是我為什麼年年都要自己釀一批梅酒,因為這不只是飲品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。

【梅酒釀造的基礎三要素】梅子、基酒、糖

梅子選擇:別再問要青梅還是黃梅,這取決於你想喝什麼

  • 青梅(5-6分熟):香氣淡雅、酒色清透,酸味較明顯。適合清爽派。
  • 黃梅(7-8分熟):香氣濃郁、酒色較混濁,風味厚重。適合重口味派。

重點不是哪種好,而是「你想釀什麼樣的風格?」

特性青梅釀梅黃梅釀梅
梅子熟度5、6分熟7、8分熟
產季清明節前清明節後
香氣相對較不濃郁香氣濃郁
酒色乾淨清透較混濁
味道爽口醇厚
果實口感不會過於軟爛,可以取出再入菜或直接食用浸泡太久容易軟爛,單吃口感不佳

我的建議是,第一次嘗試可以從青梅開始,比較穩定也不容易失敗。黃梅風味雖好,但比較容易泡過頭爛掉,單吃也不討喜。

而且季節抓得準很重要:3月中旬到5月上旬是黃金季節,清明前青梅多,清明後黃梅主場。錯過就只能等明年。

基酒選擇:不要再用便宜酒湊數,這會決定你酒的層次

最新建議是這樣:

基酒酒精濃度特性適合口味
米酒14–17%溫潤甜香,融合性高傳統系、柔和派
清酒15–20%帶米香與果香,風味延伸好細膩口感派
伏特加40%無風味、清爽乾淨極簡風、低糖黨
威士忌40–60%酒體重,風味層次高醇厚控、熟成玩家
琴酒35–45%草本香氣突顯,個性強烈想釀特色酒的你

小提醒:不要用太低酒精的果酒,尤其低於18%的酒,不只容易變質,熟成風味也會很淺。

糖的選擇與比例:這是香氣的第二層靈魂

建議使用 冰糖或黃冰糖,溶解慢、香氣足、穩定性高。白砂糖雖然便宜但風味扁平。

最新主流比例(2025年梅酒社群趨勢)是:

  • 梅子:基酒:糖 = 1:1:0.5~0.8

也就是說,1公斤的梅子、1公升的酒、500~800克的糖。

糖多=風味快成熟,但不耐存;糖少=需時間拉長熟成,風味更細緻。自己選。

【完整製作步驟】從挑果到封瓶,每一個環節都不能馬虎

步驟一:處理梅子

  1. 去蒂:用夾子或牙籤去除蒂頭,防止苦味滲出。
  2. 清洗:泡水4~6小時去澀。
  3. 乾燥:晾乾 or 用電風扇吹乾,完全無水才行

這一步很關鍵,如果水分殘留,就等著發霉報廢吧。

梅酒製作-清洗梅子

步驟二:消毒器具

選用寬口耐熱玻璃瓶,容量建議2L以上。使用前必須:

  • 用熱水消毒
  • 徹底晾乾

我曾經為了省事沒烘乾,結果整瓶長出白毛,那畫面我到現在都記得。

步驟三:裝瓶順序

  1. 梅子與糖交錯鋪層
  2. 倒入基酒,直到全部材料都被蓋住
  3. 封瓶後貼上製作日期

裝到七分滿就好,要預留空間讓糖溶解與氣體釋放。

步驟四:保存與熟成

  • 位置:陰涼乾燥處,避免光照(廚房不行)
  • 熟成時間:2~3個月可飲用,但我建議至少6個月再喝
  • 是否要搖瓶?:前期糖未溶解時每週搖一次,1個月後靜置即可

步驟五:1年後的關鍵動作

  • 取出梅子果實:避免酒體混濁、釀成苦味
  • 分裝到已消毒小瓶,放進冷藏或陰涼處,風味會穩定提升

釀梅酒最常見的5大誤區

  1. 以為糖越多越好喝?錯!過甜的酒只會蓋住梅子的香氣,反而無層次。
  2. 用劣質米酒當基底?大錯特錯。好的酒是整體風味的基石,不是配角。
  3. 沒曬乾就封瓶?等著發霉吧。
  4. 3個月急著喝?會後悔。讓它熟成半年以上,才會有梅酒該有的圓潤感。
  5. 忘記取出果實?你的酒會開始走味。除非你就是喜歡那股微妙的「氧化青澀」。

釀梅酒不只是DIY,而是一種生活的練習

釀一瓶梅酒,是一場與時間的合作。

你得挑果、消毒、封瓶、等待,然後在幾個月後,打開那瓶自己親手製作的成果。那一口香氣,就像是你給自己的小獎賞。

我做過青梅伏特加版,也試過黃梅威士忌雙層發酵。每一瓶都記錄了當年的情緒與時間,這就是自釀的魅力與浪漫所在。

下一步,就交給你。

挑顆好梅、準備好瓶子與糖,來場屬於你自己的梅酒實驗吧。如果你釀成了,也歡迎來找我分享你的配方,我們一起交流進階版的風味玩法!

Leo Deng
Leo Deng

構成Leo的三大元素:食物、潛水、登山。

不務正業營養師一枚,踏入藥品臨床試驗產業七年。
不敵七年之癢,按下暫停鍵,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。

心之所向,身之所往,終至所歸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