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離情感消耗: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教你重拾自我

遠離能量吸血鬼心得

關鍵字:溝通技巧、能量吸血鬼、情緒勒索

作者: 
克里斯蒂安·諾斯洛普
Christiane Northrup

出版年:
2018

出版社:
橡實文化

我們是否曾經有過這樣的經歷:與某些人相處後,總是感到疲憊不堪,彷彿內心的能量被無聲地抽乾?

這正是克里斯蒂安·諾斯洛普醫學博士(Christiane Northrup, M.D.)在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(Dodging Energy Vampires)一書中所探討的核心議題,這個形象雖然來自比喻,但背後的心理和行為模式卻真實地影響著許多人的生活。

能量吸血鬼是什麼意思?

從心理學的角度看,能量吸血鬼指的是那些在情感或行為上剝削他人的人,他們藉由操控、索取和挑動他人情緒,從對方的付出中獲得情緒上的滿足或能量補給。

例如,有些人會利用他人的同情心,刻意表現出受害者心態,吸引注意;而另一些人則可能通過霸凌或操控手段,強迫他人順從自己的意願,這些行為背後,通常隱藏著深層的不安全感與自我價值感的缺乏。。

能量吸血鬼以不同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,可能是家庭成員、同事、朋友,甚至親密伴侶。

能量吸血鬼的特徵是什麼?

要辨識「能量吸血鬼」,我們需要了解他們的典型特徵。

以下是一些常見的行為模式:

  1. 操控情緒
    能量吸血鬼擅長利用情緒,讓他人感到愧疚或壓力。例如,他們可能會說:「如果你真的在乎我,就不會拒絕我。」這種情感勒索讓人難以脫身。
  2. 戲劇化
    他們的生活似乎永遠充滿「危機」,並希望他人來解決問題,這些「危機」可能是誇大的,目的是吸引注意和關懷。
  3. 缺乏同理心
    雖然能量吸血鬼需要他人的情感支持,但他們通常對別人的感受漠不關心,甚至認為他人的付出是理所當然。
  4. 喜歡抱怨
    他們經常抱怨生活中的各種問題,但卻不採取任何行動解決問題,這讓身邊的人感到筋疲力盡。
  5. 吸引共感者
    能量吸血鬼最常針對的對象是「共感者」(empaths)。共感者通常具有高度的同理心,願意傾聽和幫助他人,因此成為能量吸血鬼的「完美目標」。

為什麼他們能成功「吸血」?

能量吸血鬼之所以能有效剝削他人,是因為他們通常能讓人產生一種「需要被需要」的錯覺,使人不忍心離開。

而共感者或善良的人往往容易感到內疚,覺得不幫助對方就是自己不對,這種內疚成為能量吸血鬼持續操控的工具。

換句話說,如果能量吸血鬼是親人或伴侶,受害者可能因人際關係的束縛而更難脫離。

他們對受害者的影響

長期與能量吸血鬼相處,會對受害者的心理和生理產生顯著影響,包括:

  • 情緒消耗:持續的情感付出會讓受害者感到焦慮、疲憊,甚至逐漸喪失對生活的熱情。
  • 自尊心下降:能量吸血鬼的操控手段往往讓受害者懷疑自己的價值,進一步陷入自我懷疑和內疚。
  • 身體健康問題:長期的情緒壓力可能導致失眠、頭痛、免疫力下降等健康問題。

能量吸血鬼有哪些類型?

在分析「能量吸血鬼」時,我們會發現這些人其實並非千篇一律。他們的行為模式多樣,能夠適應不同情境來汲取他人的能量。

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一書中提及,能量吸血鬼有以下五種類型:

但為了深入了解這些類型有助於我們更好地辨識和應對,我們整理出更多、更完整的能量吸血鬼類型以及該如何應對這些人:

能量吸血鬼類型主要特徵典型行為應對策略
受害者型喜歡抱怨、自憐,尋求持續的情感支持強調「沒人理解我」、「我的處境特別困難」,對建議視而不見。建立界限,不過度參與;明確表示他們的問題需要自己解決
控制者型以操控他人為手段,尋求支配感與安全感對他人決策發號施令,讓人感到壓力;無法接受不同意見。堅定表達自己的選擇,不被壓力操控;適當拒絕他們的控制需求
批評者型透過挑剔他人來提升自我優越感愛指出他人錯誤,常以尖酸刻薄的語言貶低他人,但不提供建設性建議。拒絕內化他們的批評,保持自信;表明對自己的選擇有信心
戲劇化型誇大日常事件,製造危機感,吸引注意經常談論「危機」經歷,期待別人提供情感支持。保持冷靜,不過度參與;以旁觀者角色回應他們的「危機」
被動攻擊型表面順從,實則通過暗中反抗表達怨氣以開玩笑或冷漠方式表達不滿,承諾幫忙卻敷衍了事;用沉默懲罰他人。直接揭示行為矛盾,要求坦誠溝通;表明期待的行為與回應
自戀型以自我為中心,需要持續的認可和讚美喜歡談論自己,對批評極度敏感,缺乏對他人努力的感激;不願付出,只期待回報。不試圖改變他們,專注自己的需求;保持互動簡短,避免過多讚美

讀完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後的心得筆記

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特別適合那些容易受情緒影響的共感者閱讀,透過書中的指引,我們學會不再將時間和精力浪費在無法帶來正向影響的關係上,而是專注於那些能夠滋養我們的互動中。

這樣的轉變,或許就是從「自我犧牲」到「自我重建」的重要一步。

練習識別並避開「能量吸血鬼」

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,如何有效識別並避開「能量吸血鬼」這一課題,實際上與我們對自我情緒的覺察密切相關。

首先,重要的是培養對「情緒耗竭」的敏銳察覺

試想,每當你與某些人互動之後,是感到充滿活力,還是渾身疲憊?這種狀態的變化往往能夠透露出很多訊息。

例如,那些經常抱怨、不斷索取甚至讓你感到壓力倍增的人,很可能正是我們所說的「能量吸血鬼」。但我們是否有時候因為不想傷害他人感情,而默默忍受了這種情緒消耗?這是一個值得我們深思的問題。

接著,辨識他們行為模式是關鍵的一步。

我們或許都遇過這樣的人,他們似乎總是生活在「危機」之中,向你傾訴他們無法解決的問題;或者有人會用情緒操控的方式,讓你感到不幫助他們就是自己的錯。

這類行為其實非常典型,能量吸血鬼常以這些手段吸引注意,甚至讓我們不自覺地為他們的問題背上責任。

然而,當我們仔細回想時,或許會發現這些「問題」往往並沒有真正的解決方案,因為他們並不想解決,而是想持續地吸收你的情緒能量。

那麼,該如何保護自己呢?

這是一個需要智慧與技巧的過程。對於這類人,我們需要建立清晰的界限。

你可能會問:「說『不』真的那麼重要嗎?」答案是肯定的。

學會拒絕不是自私,而是一種對自己健康的尊重。與其盲目地提供幫助,我們更需要問自己:「這是我的責任嗎?這樣的付出是否讓我感到舒適?」

當我們內心有了明確的答案,就能以堅定而尊重的方式,向對方表達自己的界限。

自我保護並不僅僅是設立界限,還包括為自己補充能量的能力。

當我們經歷了與「能量吸血鬼」的互動後,試著給自己一些時間去恢復,例如進行冥想、深呼吸,或者與那些能給予正能量的人共度時光。

這些方法不僅能幫助我們快速恢復活力,還能強化我們的情緒免疫力。

最後,讓我們回到一個根本的問題:如何選擇自己的生活圈?

能量吸血鬼的存在提醒我們,健康的關係應該是相互滋養的,而非單方面的消耗。

當我們開始識別並遠離那些削弱我們的人時,生活會因此變得輕盈、愉快,甚至更有掌控感。

共感者的挑戰:為什麼我們容易被吸乾?

在分析的過程中,諾斯洛普博士提出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:為什麼共感者會特別容易成為能量吸血鬼的目標?這或許與共感者的本質有關——善良、樂於助人且容易信任他人。

然而正因如此,他們也可能忽略他人不當的索求,甚至誤以為自己有責任去滿足對方的一切需求。但你是否想過,這樣的付出是否有點不成比例?

我覺得其實每個人都有選擇權,特別是選擇遠離那些持續削弱我們的人,這一點,對於那些處於有害關係中的人,尤為重要。我們應該這試著這麼做:

  • 重新選擇關係
    主動接觸那些帶來正向能量的人,建立互相支持和尊重的關係。
  • 識別並接受現實
    認清對方的行為模式是第一步。不要否認他們帶來的負面影響,也不要過於責備自己。
  • 設立邊界
    學會說「不」,並堅定地守住自己的情感界限。這可能包括減少接觸或終止有害的關係。
  • 專注於自我照護
    對於共感者來說,重建內在能量是非常重要的。可以透過冥想、正念練習、運動或尋求專業支持來恢復平衡。

你如何選擇自己的能量守門人?

對於每個讀者來說,這本書的價值可能並不僅僅在於避開「能量吸血鬼」,而是在於它促使我們重新審視自身的情感邊界。

試問,我們是否經常因為害怕衝突,而默許了別人的過度要求?又或者,為什麼我們會將自己的價值感綁定於取悅他人?這些反問,正是本書給予我們的深度啟發之一。

讓我們一起思考:在生活中,我們如何成為自己能量的守護者,並在不失善良的前提下,拒絕那些無止盡的消耗?希望這本書的心得分享,能為你的生活帶來啟發與力量。

在探索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後,我們學會了如何守護自己的能量,並在有害的情感關係中重新找回平衡。然而,進一步思考,我們在這些努力的背後,真正追求的是什麼呢?這就引出了另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作品——夏洛特·福斯·韋伯(Charlotte Fox Weber)所撰寫的《我們想要什麼?》(What We Want)。

如果《遠離能量吸血鬼》教會我們如何避免情感消耗,那麼《我們想要什麼?》則讓我們更清楚地看見生命中值得追求的目標與價值。

希望這兩本書的分享,能成為你生命旅程上的指引,幫助你活出更有力量、更平衡的自己!

劉呈逸
劉呈逸

我是劉呈逸,也可以叫我Edison,是一個活在台灣的三十歲男子。

現職|多家大型媒體SEO與內容策略顧問。
現居|台灣, 台北市。
學歷|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。
專業|理財、哩程、旅遊、人物採訪。

EDL前後加入天下雜誌、Cheers雜誌等台灣知名媒體,更在新加坡理財金融媒體MoneySmart擔任SEO內容策劃。

EDL是個喜歡上山、喜歡下海,也喜歡看書研究理財,擅長撰寫研究信用卡理財、哩程研究,以及包含日本、泰國的旅遊經驗,總之就是不習慣看到自己冷卻下來的人。

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