選茶還是選咖啡?「茶 vs 咖啡」的健康對決

我們每天都在喝,有的人一早醒來非得來杯黑咖啡才有辦法開機,有的人習慣下午泡一壺茶,當作舒壓的儀式。但講真的,這些喝進身體裡的東西,你有沒有認真想過:到底哪一種才是真的「對健康有幫助」?

網路上充斥各種說法,有人說咖啡可以抗癌、保肝,有人說綠茶抗氧化、降膽固醇,但也有人喝完咖啡就心悸、睡不著,或者茶一喝就胃脹不舒服,那到底該選誰?

在這場健康的選擇題裡,不一定要選邊站,但一定要懂怎麼喝才是真的為自己好。

如果你是天天喝、但又常常疑惑「我這樣喝會不會過量?對我身體好嗎?」的人,那這篇你一定要看到最後。

茶還是咖啡好

茶的健康聲量正夯,背後其實有硬數據支撐

你可能有看過醫師江守山的臉書上提到,那份2022年發表的大型研究(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,參與人數超過50萬人),直接分析了茶與咖啡的飲用與死亡率的關係。

關鍵發現:茶與咖啡皆與死亡率下降有關,但關係呈「非線性」

  • 茶的死亡風險關係呈現「反J型」曲線:每天3杯茶,死亡風險最低。
  • 咖啡則是「J型」曲線:每天1杯咖啡死亡風險最低,過多飲用反而無進一步健康好處。

混合飲用效果佳:1~2杯咖啡+2~4杯茶/天,死亡風險最低

  • 全因死亡風險降低 22%
  • 心血管死亡風險降低 24%
  • 呼吸道疾病死亡風險降低 31%
  • 消化疾病死亡風險最低組為:1~2杯咖啡+5杯以上茶/天

這項研究表示適量且「混合飲用」咖啡與茶,反而能帶來最穩定的健康保護效益。每天1杯咖啡搭配2~4杯茶,不僅提神效果剛好,也能在心血管、呼吸與消化系統的死亡風險上產生正面影響。

這也提醒我們,與其一面倒選邊,不如根據自身體質與作息,去設計一個「對你身體最友善的飲用組合」,才是更科學的健康方式。

不過這項研究也有點小遺憾:它沒細分紅茶、綠茶或烏龍茶,也沒說清楚茶葉來源、沖泡濃度等差異。但如果你日常生活偏向高壓、容易睡不好,那麼以茶作為日常主力飲品,可能會是一個更穩健的選擇。

咖啡不是壞東西,甚至可能是「老年健康神助攻」

看到上面你可能覺得咖啡要被打入冷宮了對吧?但其實不然,根據一項由《歐洲營養學期刊》發表的七年追蹤研究,研究團隊從荷蘭的LASA老化研究計畫中分析出來:每天喝4到6杯咖啡的年長者,發生虛弱症的風險顯著降低。

這裡的「虛弱」不是一般疲勞而已,而是經過醫學上標準化的「Fried虛弱表型」來衡量,像是肌肉無力、體重下降、行走緩慢等等。也就是說,咖啡對年紀較大族群的骨骼、肌肉與代謝系統,是有實質保護作用的

再搭配其他研究發現,咖啡也跟降低帕金森氏症、第二型糖尿病、某些癌症的風險有關。它裡頭的綠原酸、咖啡多酚、鎂,這些元素都不是普通的成分,是認真有科學底的。

個人感受:茶比較溫和,咖啡比較有衝擊力

我曾經做過實驗,把自己一整週只喝茶、一整週只喝咖啡,規律記錄身體反應與精神狀態。

結論是:咖啡的刺激感來得又快又猛,適合早上真的昏到不行時「電擊一下」;但如果你是整天需要穩穩精神的工作者,茶反而讓人能長時間維持清醒,不焦躁、不爆衝。

茶裡的L-茶氨酸會讓你感覺到一種很特別的「專注平靜感」,這跟咖啡因的作用有微妙區別。我自己覺得咖啡像高功率快充,茶像慢速穩壓的行動電源,你覺得哪個比較適合你,就看你的生活節奏。

咖啡與茶的潛在風險,不可忽視

茶與咖啡再好,也不能無上限喝。

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(EFSA)的建議:每日咖啡因攝取不應超過400mg,差不多是3~5杯咖啡。若你是孕婦、青少年、心悸體質者,這上限要再打折。

此外,空腹喝濃咖啡真的不建議,會影響胃酸分泌,對腸胃不好的人來說就是地獄。茶雖然刺激性小,但太濃的普洱或烏龍也會讓部分人出現胃悶或脹氣感。

還有個冷門提醒:很多人把含糖茶飲或奶茶歸類成「健康茶」,倒是這個觀念要改掉。茶本身是好物,加糖後立刻變身高升糖指數的地雷。

茶vs.咖啡整理

項目茶(綠茶/紅茶)咖啡
主要成分茶多酚、L-茶氨酸、咖啡因咖啡因、綠原酸、多酚類
咖啡因含量較低(約20~45mg/杯)較高(約95~120mg/杯)
抗氧化成分兒茶素(綠茶)、黃酮類(紅茶)綠原酸、咖啡酸、類黃酮
提神效果溫和持久快速明顯
對心血管的影響有助降血壓與膽固醇(尤其綠茶)可提升胰島素敏感性,對心臟有保護(適量)
對睡眠的影響影響較小,L-茶氨酸有助放鬆較易干擾入睡,半衰期約5小時
長期健康研究與死亡率下降有關,建議每日3杯與認知老化、虛弱症風險降低有關,建議每日1~2杯
適合族群焦慮體質、需要穩定精神者、長期保健者早晨提神、老年肌力維持、代謝改善需求者
建議攝取量約2~3杯/日約1~2杯/日(咖啡因不超過400mg)
風險與副作用空腹喝可能刺激胃,部分人腸胃不適易心悸、手抖,空腹飲用刺激性強,易依賴

茶與咖啡,你該怎麼選?

  • 睡眠差、情緒焦慮、日常節奏較慢者 → 推薦茶,尤其是綠茶或白茶。
  • 上班族、需要高效工作的創作者、思考型職業 → 咖啡為早晨主力、下午可轉茶緩衝。
  • 年長者或注重肌肉維持、代謝健康者 → 咖啡每日1~2杯,有助健康老化。
  • 學生、準備考試的族群 → 選擇含L-茶氨酸的綠茶類型,能提升專注又不焦慮。

所以講到這裡你應該也發現,*有誰是絕對的健康王者,只有更適合你當下狀態的選擇。茶的溫和、咖啡的衝勁,各有風格也各有功效,就像選手機,有人要輕薄、有人成效能猛,關鍵是:你怎麼用它來配合你的節奏。

我自己的建議是這樣:你可以試著觀察自己一週的精神起伏,然後依據不同時間點,選擇不同類型的茶或咖啡去配合。這才是真正懂得活用健康飲品的方式。

如果你平常也有這樣的疑問,或者有自己一套喝茶、喝咖啡的儀式感,歡迎在留言區分享說不定我們還能互相推薦好豆、好茶,交流生活中的那一杯儀式感!

大道路上的咖啡師
大道路上的咖啡師

熱愛咖啡超過10年的成癮者,在這裡分享我眼中的咖啡世界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