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逆思維》讀書筆記:如何用逆向思考突破思維陷阱?

逆思維讀書心得

關鍵字:溝通技巧、情緒管理、主動保持沉默、兩秒等待法

作者: 
亞當.格蘭特
Adam Grant

出版年:
2022

出版社:
平安文化

《逆思維》這本書是亞當·格蘭特(Adam Grant)於推出的一部作品,至今在許多領域都引發了深遠的影響。不妨深入探討,看看這本書如何藉由「逆思維」來幫助我們挑戰固有觀念,開拓新的理解框架,從而適應這個快速變遷的世界。

「逆思維」的意義是什麼?

當我們提到「逆思維」,其實指的是一種刻意挑戰自己信念的能力,這在現代充滿變化的資訊環境中尤為重要。亞當·格蘭特指出,無論在個人生活還是職業生涯中,我們很容易陷入「慣性思維」的陷阱。

有沒有發現自己有時固執於某種觀念,甚至無法接受他人的意見?這就是慣性思維的典型表現。而「逆思維」恰恰是要讓我們打破這種自我設限,以一種開放的態度來面對新資訊、新觀點。

三種思維陷阱

格蘭特在書中深刻描述了三種常見的思維模式,分別是傳教士、檢察官和政客心態。這三種模式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相當常見。

  • 傳教士式思維總是力圖說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觀點。
  • 檢察官思維則在不斷地尋找對方觀點的漏洞。
  • 政客式思維則在說服或討好中尋求支持。

這些思維模式往往讓我們自我封閉,無法接受新的思維或事實。但亞當·格蘭特鼓勵我們試著用「科學家思維」來打破這種限制。

科學家的思維模式講求不斷試驗、檢驗與修正,並且能夠坦然接受錯誤,這樣的心態能更有效幫助我們適應快速變遷的環境。

逆思維的基石:謙虛與心理彈性

亞當·格蘭特還提出「謙虛」和「心理彈性」兩個關鍵概念,這其實可以視為「逆思維」的基石。

謙虛意味著我們需要承認自己的不足,並時刻保持學習的態度。亞當·格蘭特用了一個比喻:我們的大腦應該像手機系統一樣,經常更新。

你有沒有想過,我們的知識和觀點其實也需要定期「升級」,這樣才能不被時代所淘汰?

而所謂的心理彈性,則是指在面對不同觀點或挑戰時,能夠保持開放、接受並調整自己的信念。這在現今充滿資訊過載的時代尤其重要。

以社交媒體為例,很多人只接受符合自己觀點的信息,而過濾掉其他聲音,這樣的行為其實限制了我們的成長。而透過培養心理靈活性,我們可以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思維限制,並從他人身上學到更多。

在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以嘗試將自己的想法視為「暫時版本」,允許自己隨時調整,而不是固守不變。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在面對新的資訊或挑戰時,能夠更加靈活地應對。

讀完《逆思維》後的3個心得筆記

讀完《逆思維》這本書後,讓我不得不深思我們平時的思維模式,以及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如何阻礙了成長。亞當·格蘭特的觀點在這本書中極具說服力,也讓我開始重新檢視「謙虛」和「心理彈性」的價值。讓我們一起來聊聊這些心得吧!

重新認識「謙虛」:我們真的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嗎?

亞當·格蘭特不斷提及「謙虛」,這概念乍聽之下容易理解,但要真正實踐卻不簡單。我們有多少次在爭論中因固執己見而忽略對方的觀點?讀完這本書,我深刻體會到謙虛不是放棄立場,而是讓我們在認知上保有開放性。

或許在面對知識時,我們不該將自己視為掌握「真理」的主體,而更應該像一位「探索者」,隨時準備學習新的見解,並接受調整。這樣的思維,才能讓我們在多變的環境中不斷成長。

思維的三種陷阱:我們會不自覺地成為「傳教士」、「檢察官」還是「政客」?

格蘭特在書中提到的三種典型思維模式:傳教士、檢察官和政客,讓我不禁想問大家,是否曾在這些角色中看到自己的影子?

我發現自己有時也會不自覺地成為檢察官,總是試圖找出對方論點的漏洞,而非真正理解其意圖。而這種心態,反而阻礙了真正的學習。

我們應該更像一位科學家,用開放的態度進行「實驗」,容許自己錯誤,並樂於修正。這一點對我來說是一個啟發,讓我認識到保持思維彈性的重要性。

心理彈性:如何面對不確定的時代?

心理彈性在這本書中被強調多次。格蘭特指出,這是我們在快速變遷的時代中所必備的核心能力。這不僅是對變化的接受,而是一種積極的適應能力。

具備心理彈性的人能夠在面對新資訊時,不僅僅是被動接受,而是主動調整自己的觀點。這對我們在職場上,甚至生活中,應對各種挑戰都非常重要。

我在讀書過程中不斷反思,如果未來的工作環境、科技甚至社會規則都在快速演變,我們該如何有效應對?

答案似乎就在於這種靈活的心態。讓我們保持好奇心,願意「更新」自我,而非停滯於既有的知識和信念。

最後,我不得不說,《逆思維》讓我對未來挑戰有了更多信心。亞當·格蘭特強調的逆向思維,不僅是一種應對變遷的技巧,更是一種生活態度。

我們可以嘗試問自己:當我面對新的觀點或資訊時,是否會立即抗拒?我是否願意承認自己不懂,甚至願意重新學習?這些自我提問讓我認識到,逆向思維是一種讓我們更靈活、更有彈性的思維方式,讓我們更適應未來。

希望這些心得能為大家帶來啟發,讓我們一起從這本書中學習,成為更開放、更謙虛的學習者,面對未來的變化,不僅不害怕,反而充滿探索的熱情。相信這份思維的轉變,會為我們的人生帶來深遠的影響。

在《逆思維》一書中,我們學會了如何用「逆向思維」來挑戰自己,保持謙虛和靈活的心態,迎接變化。

若大家對這種「反思自我、放下固有觀念」的主題感興趣,推薦大家閱讀另一部具有深刻啟發的書——《我可能錯了》(I May Be Wrong)由比約恩·那提可(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)所著。

《我可能錯了》同樣強調謙遜和接受不同觀點的重要性,讓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時不再執著於「正確」,而是以開放心態理解世界。這兩本書相輔相成,相信會為大家帶來更深刻的反思與內心的成長。希望《逆思維》與《我可能錯了》能成為我們在探索自我、理解他人之路上的兩盞指引之燈。

下一篇讀書筆記:《我可能錯了

劉呈逸
劉呈逸

我是劉呈逸,也可以叫我Edison,是一個活在台灣的三十歲男子。

現職|多家大型媒體SEO與內容策略顧問。
現居|台灣, 台北市。
學歷|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。
專業|理財、哩程、旅遊、人物採訪。

EDL前後加入天下雜誌、Cheers雜誌等台灣知名媒體,更在新加坡理財金融媒體MoneySmart擔任SEO內容策劃。

EDL是個喜歡上山、喜歡下海,也喜歡看書研究理財,擅長撰寫研究信用卡理財、哩程研究,以及包含日本、泰國的旅遊經驗,總之就是不習慣看到自己冷卻下來的人。

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