機制化之神讀書心得:用機制打造不依賴英雄的系統

關鍵字:領導帶人、機制化、權力

作者: 
安藤廣大

出版年:
2024

出版社:
悅知文化

一言以蔽之,安藤廣大的《機制化之神》是希望透過「機制化」,來改善每個公司的工作效率,並在職場中實現持續成長。

這本書的主題圍繞著,如何將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複雜過程簡化並結構化,以達到最佳成果。安藤認為好的公司機制「不要依賴個別英雄」,而是要建立可複製的系統,讓每個人都能在系統中發揮作用​。

因此他在《機制化之神》一書中,詳細地描述如何通過系統化的思維方式和工具來解決組織中的問題,讓每個人都能在工作環境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。

快速重點整理

  1. 競爭與比較是不可避免的:現代社會的工作環境充滿競爭,無法避免的是比較和競爭。人們在比較中尋求進步,而這些比較往往能夠激勵個人成長。
  2. 創造變革的環境:要在組織內部創造一個能夠推動變革的環境,當某個員工在成長時,其他人也應該受到啟發並一起成長。
  3. 工作與私人關係的區別:工作社群和私人社群之間存在根本的差異,這樣的區別對於處理人際關係至關重要​。在職場中,個人是可以被替代的;但在私人生活中,每個人都是無可取代的。

讀完《機制化之神》後的心得筆記

企業的成功應該來自於機制、源自於系統,而不應該是個人

這是我讀完機制化之神後的感想。這本書讓我重新思考了管理的本質,也啟發我在工作中更加重視流程的設計與系統的長期優化。

為什麼企業需要機制化?

接著我想提提,書中提到幾個企業與機制化的重點:

1. 系統化的力量

過去我們可能認為,擁有一個能幹的「明星員工」就能讓公司長期繁榮,但安藤清楚地指出,這樣的依賴其實是一個巨大風險。

公司運營應該建立在流程化、標準化和自動化的基礎上,而不是依賴某些個別人才。這個觀點讓我反思自己在工作中是否過於依賴特定的人,而忽視了系統化運營的長期穩定性。

2. 去個人化的重要性

安藤強調無論是管理者還是技術專家,企業都應該建立一個讓每個人都可以被替代的系統。

這並不是削弱個人的價值,而是避免組織過度依賴某個人的專業知識,從而降低風險,讓整個團隊都能獨立運作。這讓我想到一些公司因為關鍵人物的離開而陷入混亂的案例,去個人化是確保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一環。

方法好處具體例子
建立標準操作程序(SOP)確保工作流程標準化,減少個人差異客戶服務部門建立詳細應對手冊
引入自動化工具減少人工操作,提高效率財務部門使用自動化報表工具
建立知識共享系統知識流動,減少對個人知識的依賴技術團隊建立內部Wiki系統
角色輪換與交叉培訓確保員工間可以互相替代,避免依賴單一角色項目管理中進行交叉培訓
清晰的責任分配與文檔化快速交接工作,減少因人員變動帶來的風險IT部門文檔化系統維護流程
建立可持續的培訓計劃提升整體技能,確保每位員工能夠獨立完成工作提供定期內部培訓
分散決策權限多名員工共同負責決策,業務不會中斷產品開發中分散決策權限給各部門

4. 好權力vs.壞權力

安藤在書中也探討了權力的好與壞。我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提醒,無論是在管理層還是基層,權力的透明化與合理分配,才能讓組織更加健康地運行。

好的權力應該是分散的,能促進團隊合作和成員成長;壞的權力則會集中於少數人手中,抑制其他人的成長空間。

特徵好的權利壞的權利
權力集中於個人權力分配給各層,人人參與決策少數人控制決策權
提升組織整體表現透過有效管理與激勵,推動公司成長依賴個別員工的能力,阻礙公司整體發展
阻礙員工成長避免個人控制,讓所有人都有機會成長明星員工壟斷核心任務,其他人難以成長
建立透明的責任分配設定清晰的職責與任務分配責任分配模糊,易產生內部衝突
依賴單一或少數員工不依賴明星員工,建立標準化流程過度依賴關鍵人物,缺乏替代方案

如果組織絕對依賴於單一領導、員工缺乏決策權,往往會導致士氣低落和生產力下降。

舉個例子,若一位高層管理者對公司內的所有決策擁有絕對的控制權,無論是產品方向、資源分配還是人事決策都由他一人決定。這樣的權力過度集中導致其他員工的意見被忽略,創造力受到限制,並且當這位管理者不在時,整個組織的運行可能陷入停滯。

什麼叫做好的機制化系統?

一個良好的機制化系統具有以下幾個重要特徵,這些特徵能確保系統高效運行並持續產生價值:

1. 標準化與一致性

一個好的機制化系統,會對所有關鍵流程進行標準化

這意味著系統中所有步驟都會有明確的定義,並且每次執行都保持一致。無論是誰在執行這些任務,結果都應該是一致且預期的。

這樣的標準化能減少錯誤發生的可能性,才能提升效率​。

2. 自動化

自動化是機制化系統中的關鍵特徵,特別是在處理重複性工作或需要大量數據處理的工作時。

透過自動化技術,公司可以減少人工操作的需求,節省時間並降低出錯的風險。例如,企業資源規劃(ERP)系統、客戶關係管理(CRM)系統等工具都可以提升自動化程度。

3. 明確的職責與角色分配

良好的機制化系統會清楚地定義每個人員的角色和責任,避免職責混淆。

每位員工都能知道自己該做什麼,如何與其他團隊協作,確保流程不會因人為因素出現阻礙或延誤​。

4. 信息透明與知識共享

機制化系統應該促進訊息的透明化和知識共享,這樣員工能夠快速找到所需信息並解決問題,避免產生「壞的權利」。

像是內部的知識庫、流程手冊都可以幫助員工更有效地工作,並確保當某人離職或轉崗時,知識不會流失​。

5. 持續監控與改進

好的系統不應是靜態的,而應該設有持續監控與改進的機制。

通過定期檢查系統的運行情況,收集數據和反饋,管理者可以發現潛在的問題並進行調整,使系統保持最佳狀態。這可以透過PDCA(Plan-Do-Check-Act)循環來實現​。

良好的機制化系統需要具備標準化、自動化、靈活性、明確的職責分配、持續改進以及信息透明等特徵。這樣的系統能夠幫助企業高效運行,降低人為錯誤,並保持長期的競爭力和穩定性​(

我該從何開始機制化?

安藤強調了在設計流程和標準化方面的一些實用技巧,以下是書中提到的一些關鍵技巧:

1. 找到可機制化的工作

安藤提到,最先應該識別那些能夠標準化和流程化的重複性工作。

這些工作通常不需要高度的創造力,但必須執行得精確且一致,像是數據紀錄、客戶服務的應對等。

將這些流程系統化後,可以確保無論誰來執行,都能達到相同的標準​。

2. 將複雜工作拆解成具體步驟

在設計標準化流程時,安藤強調將複雜的工作拆解成具體步驟。這樣能夠使每位員工都能理解該流程,並根據指示逐步完成工作。

這種拆解不僅能提升效率,還能避免因個人經驗不足導致的錯誤。對於每個步驟,應明確定義需要的輸入和輸出,確保操作的一致性​。

3. 可視化的流程圖(如心智圖)

安藤建議使用流程圖或視覺化工具來呈現流程。透過將流程具體化並可視化,能讓員工更直觀地理解工作流,並能清楚知道工作在哪個階段應該執行哪些操作。

例如,簡單的工作流圖可以顯示從需求產生到最終交付的每個階段,幫助員工更容易掌握全局。

4. 建立反饋與優化機制

安藤還指出,任何流程都應該有一個反饋和改進的機制。標準化流程應該是動態的,隨著業務需求和市場環境的變化進行調整。

因此,企業需要定期檢視流程的運行情況,收集員工的意見,並根據實際情況優化流程。

5. 明確的責任分工

安藤強調在任何流程中,每個步驟都應有明確的責任分工

確保每個人都清楚自己的角色與職責範圍,並且對每個流程的結果負責,這樣能夠確保無論誰來執行,工作都能順利完成。此外,這也能減少工作中的混亂與重複勞動​。

6. 標準化工具與模板的使用

安藤還強調了使用標準化工具與模板的重要性。無論是文件撰寫、數據處理還是流程管理,標準化的工具和模板都能夠幫助員工更快上手並達到一致的結果。

重點是,這可以減少個人風格對結果的影響,並提高整體的工作效率。


總的來說,《機制化之神》深入探討了如何通過系統化思維來提升企業的長期穩定性與競爭力,特別是在當前快速變化的商業環境中,這種能力顯得尤為重要。

如果你對於個人成長和企業潛能開發的主題感興趣,我推薦你閱讀《隱性潛能》這本書從個人層面探索了如何發掘企業組織的無限潛力,並將這些潛能轉化為具體成果。

這與《機制化之神》中的系統化思維形成了有趣的對比與互補,讓我們更全面地理解如何在個人和組織中實現長遠的成長。

劉呈逸
劉呈逸

我是劉呈逸,也可以叫我Edison,是一個活在台灣的三十歲男子。

現職|多家大型媒體SEO與內容策略顧問。
現居|台灣, 台北市。
學歷|國立政治大學傳播碩士。
專業|理財、哩程、旅遊、人物採訪。

EDL前後加入天下雜誌、Cheers雜誌等台灣知名媒體,更在新加坡理財金融媒體MoneySmart擔任SEO內容策劃。

EDL是個喜歡上山、喜歡下海,也喜歡看書研究理財,擅長撰寫研究信用卡理財、哩程研究,以及包含日本、泰國的旅遊經驗,總之就是不習慣看到自己冷卻下來的人。

[email protected]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