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日本熊害爆發!去北海道、東北玩「遇到熊怎麼辦」?本篇提供完整SOP、裝死/反擊時機、驅熊噴熊裝備教學。


嘿!大家注意啦!最近是不是一堆朋友摩拳擦掌,準備衝日本賞楓、滑雪了?機票刷下去很開心,但今年有個狀況,我們必須要大聲提醒一下:日本的「熊害」通報創下了歷史新高!
這可不是開玩笑的,尤其秋天更是熊出沒的高峰期。這篇文章,就是我特別為準備赴日的旅客,以及關心這個議題的朋友們,提供的「安全指南」與「原因分析」。
2025 熊害現況,為何創下歷史新高?
2025 年秋季正值熊隻冬眠前最後的「大進食期」,牠們會瘋狂覓食,而今年,熊出沒的通報達到了歷史高峰。
你一定也想問,日本不是很安全嗎?熊是從哪裡冒出來的?到底發生什麼事?
日本熊害最新統計數據
我們直接看數據,這幾年真的有點失控:
| 年度 | 目擊通報 (件) | 襲擊人數 (人) | 備註 |
|---|---|---|---|
| 2023 年 | 5,000 | 190 | 創紀錄 |
| 2024 年 | 4,800 | 180 | 稍緩 |
| 2025 年 | 5,500+ (截至11月) | 210+ | 再創歷史高峰 |
根據日本放送協會(NHK) 截至 2025 年 11 月 5 日的最新速報 ,全國因熊受到攻擊的人數已達 212 人,目擊通報也超過 5,500 件,雙雙創下歷史最糟紀錄,這不是在看《神鬼獵人》,是 2025 年真實發生在日本的事件。
熊害的 3 大根本原因
我幫大家挖了一下資料,熊會跑下山,原因很無奈,但也非常現實:
- 主食歉收:簡單說,熊熊「沒飯吃」了。牠們在秋天賴以為生的主食,像是山毛櫸、橡實,因為氣候變遷(夏天太熱啦、颱風啦)導致收成超差。肚子餓,牠們當然只能往山下人類的廚餘、農作物那邊跑。日本環境省的資料也已證實,2025 年是山毛櫸 (ブナ) 和橡實 (ミズナラ) 的「大凶作」(超級歉收年),尤其在東北和中部地區特別嚴重,這就是熊熊被迫下山的主因啦!
- 棲地重疊 :這就是老問題了,人類的開發邊界一直往山區擴張,蓋別墅、開路,直接壓縮到熊的家。
- 「里山」荒廢:這點很值得注意。以前日本的農村(日文叫「里山」)有人在耕種、活動,熊知道這裡有人,不敢靠近。但現在日本農村人口嚴重老化,一堆廢棄的果園、荒廢的農田,反而變成了熊的「免費自助吧」,牠們吃過一次甜頭,當然就更常來「光顧」啦。
旅客安全SOP:熊害的預防與自保
好,重點來了!這一段拜託大家睜大眼睛看,尤其是愛跑郊區、愛登山健行、愛自駕去秘境的朋友們!這攸關你的生命安全!
熊害預防篇:登山與健行安全
預防絕對勝於治療,尤其是對熊害這種情況,萬一出事,可能連治療的機會都沒有。
- 查詢情報:出發前,一定要 Google 你要去的那個縣市的「熊出沒地圖」(日文:熊 出没 マップ)。不要鐵齒!如果官方公告某條步道有熊出沒,就換個地方玩吧!
- 避免高風險時段:避免在「清晨」或「黃昏」(傍晚)單獨行動,那是熊最活躍的覓食時間,沒事不要去打擾人家用餐。
- 製造聲響:這就是為什麼要「結伴同行」,大家邊走邊聊天、甚至哼個歌(五音不全也沒關係),目的就是要讓熊遠遠聽到「喔,人類來了,我閃一下」。
- 食物管理:拜託!吃完的便當盒、零食袋、果皮,絕對要用密封袋裝好,全部帶下山。你留下的任何食物氣味,都是在跟熊發邀請函,跟牠說「這裡有開趴喔!」
熊害裝備篇:熊鈴 vs 驅熊噴霧
熊鈴的效果? 大家最愛問的「熊鈴」,叮叮噹噹的那個,老實說效果很「微妙」。
對於沒見過世面、膽子小的熊,可能有用,但對於已經「習慣都市」、習慣人類聲音的「老油條熊」(日文叫「都市熊」),那鈴鐺聲可能跟捷運的提示音差不多,牠們根本沒在怕的啦。
根據標準新聞社報導,對於那些住在札幌近郊、習慣人類的「都市型棕熊」來說,熊鈴的聲音根本「無感」,牠們不覺得那是威脅。 所以真的,別把命全賭在鈴鐺上啦!
更有效的裝備: 真正保命的是「驅熊噴霧」(日文:熊スプレー)!這才是專家和野外工作者認證最有效的自保工具,像超強力的防狼噴霧。


熊鈴 vs 驅熊噴霧
熊鈴 (Bear Bell)
效果:有限。
對習慣人類的「都市熊」可能無效。
驅熊噴霧是高壓瓶,不可以託運,也不可以帶上飛機。你必須到日本當地的戶外用品店、登山用品店購買。
【緊急】SOP:如果真的遇到熊怎麼辦?
深呼吸!這段是「萬一」!希望大家永遠、永遠都用不到,但你一定要記在腦子裡!


「萬一遇到熊?」怎麼辦
正當你在山區步道享受芬多精,
你突然發現…前方有熊!
熊在哪裡?
做得好!這是最安全的狀況。
請保持冷靜,面向熊,安靜地、緩慢地「倒退嚕」離開現場,不要尖叫或做出大動作。
熊注意到你了,你下一步是?
母湯啊!這是最危險的動作!
轉身逃跑會立刻觸發熊的「追逐本能」,你絕對跑不贏牠!
做得好!保持冷静是关键。
…但熊突然朝你衝過來了!
(假設是本州的亞洲黑熊 🐻)
不對喔!
針對「亞洲黑熊」🐻,SOP 是優先採防禦姿態(裝死);「奮力反擊」是對付北海道「棕熊」🐻 的策略。
正確!這是亞洲黑熊 🐻 的標準SOP!
立即倒地,雙手抱頭保護頸部與臉部,全身縮成球狀。熊通常在確認你沒有威脅後就會離開。
(1) [遠距離發現] (熊還沒注意到你)
- 保持冷靜,不要 High,絕對不要尖叫!
- 也不要拿出手機狂拍(我知道很難,但命重要!)。
- 面向熊,安靜地、緩慢地「倒退嚕」,靜靜離開現場。
(2) [近距離遭遇] (熊注意到你了)
- 千萬不要轉身拔腿就跑! 你絕對跑不贏牠(熊的時速可以到50公里),而且「背對逃跑」這個動作會立刻觸發牠的狩獵本能!
- 保持視線接觸(但不要瞪著牠挑釁)。
- 冷靜地、一步一步、慢慢地向後退。
(3) [熊發動攻擊] (朝你衝過來)
- 立刻使用驅熊噴霧! 對準牠的臉(眼睛、鼻子)噴下去!
- 如果沒有噴霧,應立即倒地,雙手抱頭保護頸部與臉部,全身縮成一顆球,呈「裝死」狀態。用你的背包保護背部。
- 注意:這個「裝死」SOP,主要是針對「亞洲黑熊」(日本本州、四國的熊)。如果你遇到的是北海道的「棕熊」,SOP完全相反…(下面會講)。
日本熊害熱區地圖
好,那到底哪裡最危險?我幫大家整理一下「熊出沒熱區」和「熊的種類」,這很重要,因為SOP不一樣!
全日本・全區域型熊害地圖
| 地圖名稱 | 備註 |
|---|---|
| 上智大學熊出沒AI預測地圖 | 官方AI分析、可分縣市查找 |
| 朝日新聞全國熊目擊地圖 | 全國新聞統整互動熊危險區 |


我個人還會搭配一個超好用的「Kuma Map」網站,雖然這不是官方資料,但上面有超多日本網友即時回報的目擊地點(連看到糞便、腳印都會標),跟官方資料對照看,可以更全面地掌握風險喔!
日本熊隻種類與熱區比較表
| 熊隻種類 | 棕熊 (ヒグマ) | 亞洲黑熊 (ツキノワグマ) |
|---|---|---|
| 主要棲地 | 北海道 | 本州、四國 (全境) |
| 熱區 | 北海道全境 (道東、道北尤其多) | 東北地區(秋田、岩手)、長野、新潟 (秋田縣已在 2025 年 11 月 1 日發布全縣「熊出沒警報」) |
| 體型/危險性 | 體型巨大 (150-300kg),極度危險 | 體型中等 (60-120kg),多數熊害由黑熊造成 |
| 應對SOP | 若遭攻擊應「奮力反擊」,攻擊牠的眼鼻 (裝死無效) | 優先採「防禦姿態」 |
大家看懂這個表的重點了嗎?
如果你去北海道玩,你遇到的是「大哥級」的棕熊 。牠們體型超大、超兇,如果牠真的攻擊你,SOP是「奮力反擊」,用你手上的登山杖、石頭,往牠最脆弱的眼睛和鼻子猛K),因為裝死是對牠們沒用。
但如果我們是去本州,像是東北地區賞楓,遇到的是黑熊 (特徵是胸前有V字白毛),這時「保護要害」才是對的策略。千萬不要搞混了!
熊害管理:日本政府的對策
這不只是旅客的事,日本政府現在也是一個頭兩個大。
1. 獵捕 vs. 保育的兩難
這真的很難。一方面,熊跑進市區威脅到居民安全,政府必須啟動「有害鳥獸驅除」(白話就是:獵捕);但另一方面,熊也是生態重要的一環,保育團體也在抗議,認為棲地被破壞、食物不夠才是根本原因。這真的是兩難。
2. 對觀光的衝擊
這就跟我們旅客最有關係了。很多知名的國家公園(例如北海道的知床、中部的上高地),常常會因為「熊出沒注意」而季節性、或暫時性關閉步道。
大家排行程時,一定要上官網確認步道開放狀況,千萬不要傻傻闖進封鎖線,那真的不是開玩笑的!
關於日本熊害的常見問題 (FAQ)
最後,整理幾個大家在粉絲團私訊問爆 問題:
Q1: 秋天去日本東北賞楓安全嗎?
在主要的觀光區(例如角館的武家屋敷、奧入瀨溪流的步道),這種觀光客成群結隊的地方,是安全的。熊怕人,牠們不會沒事跑去人擠人的地方。
但!如果你是喜歡自駕去一些比較冷門的山區步道,強烈建議出發前一定要查詢當地的熊出沒情報,並且「絕對不要」一個人去 !
Q2: 哪裡可以查到熊出沒的最新消息?
最好的來源是你要前往的「各縣市地方政府官網」(例如:秋田縣廳、長野縣廳),或是日本「環境省」的熊出沒地圖。這些官方資訊是最即時、最準確的。
Q3: 熊鈴在日本哪裡買?
在各大戶外用品店、登山用品店(像 Montbell)一定有。有時候在觀光區(如北海道的土產店)或甚至是高速公路休息站,也都會賣。
對於日本熊害:保持敬畏,做好準備
總而言之,熊害是目前日本面臨的一個嚴重生態與社會問題,背後的原因很複雜 ,牽扯到氣候、高齡化和棲地開發。
身為一個熱愛日本旅遊的台灣人,我們能做的,就是「保持敬畏,做好準備」。希望大家都能玩得開心又平安回來!







